全国空降服务app_附近打抱电话号码100_788快餐3小时不限次平台_高端外围女接单平台

大单元视角下的高中思政课程研究 | 记跨校区高中思政特色课程建设研讨活动

您在这里:

思政课是弘扬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渠道,它不仅是一门知识课、一门通识课、一门理论课,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一门塑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课程。

12月5日下午,来自各校区的高中思政教师汇聚协和教育中心,共同开展“协和跨校区高中思政特色课程建设研讨活动”。本次跨校活动邀请了闵行教育学院学科德育研究室、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特级教师,区政治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秦书珩老师。

? ? ? ?秦老师为大家带了一场主题为“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追求”的讲座。对于做好思政教学工作提出了三重境界:
  • 激发兴趣,唤醒主体;
  • 发展认知,活化思想,挖掘潜能;
  • 触摸心灵,浸润思想,培根铸魂。
? ? ? ?秦老师对于此前协和各高中校区进行的思政学科单元整合实践活动给予了肯定。同时建议,协和高中思政课教学不仅要紧密围绕国家课程计划,同时可以结合协和办学特点进行实施。希望思政教师们对于党史、法律和逻辑知识要多学习、多思考、多研究。

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绕自身正在进行的思政课程大概念统整和大单元整合工作积极探讨。中心组成员王静、李芳芳和刘静老师分别从高中思政学科校本化实施的课程体系建设、案例分享“从TOK看推理”及“思政课专题教育:教学评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分享。

秦老师在听完老师们的分享后,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关于王静老师:思政学科校本化实施的课程体系建构

坚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加强正确价值观引导,重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育,聚焦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同时“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这两条重要原则,暨“综合育人”与“实践育人”。

★综合育人:关注课程内容、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通过学科内知识统整,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育人: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因此,最后我们共同确定:协和高中思政课程框架分成三大??椋豪砺圩ㄌ?、专题教育、学科实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关于李芳芳老师的IB/TOK案例,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在紧扣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很好地结合了IB课程中的项目模式——认识论,建议在备课过程中考虑具体的活动安排并清晰的呈现。

关于刘静老师的专题教育设计,思路独特并能很好的结合当下的热点话题,建议此案例可以作为经济专题更为合适。

研讨活动结束后,老师们感谢协和教育中心组织这样的交流平台:可以相互交流教学设计中的想法和心得,也可以获得专家的指点和引领。

潘峰(古北校区):

围绕学科大概念的高中思政课单元教学目标研制,可遵循提炼学科大概念、绘制概念网络图、剖析知识深层意义、撰写单元大目标的设计思路。既可以聚焦学科大概念,又可以落实横纵两个维度的支架,“既有中心又有细节”的教学目标对于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不同于一般的思维导图,概念网络图具有网络状、多中心和延展性等特点。比如下图就有“文化”、“文化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个核心视点。从这三个核心视点出发去理解核心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使我们做到有的放矢。

此外,概念网络图所呈现的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络,实际上它是具有延展性的。向上可以与更广阔的知识世界相连,例如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知识可以与更上位的哲学知识相连;向下可以与下位概念和事实相连,例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核心概念中可以进一步延伸出建设它的目的是:建设文化强国和树立文化自信。

正是概念网络图的延展性特点可以使我们对其进行详略增删。(关键词:学科大概念 概念网络图)

王静(教科校区):

我们从2022年启动了“协和高中思政学科校本化实施资源建设”项目,我很有幸参与其中。在协和高中十多年执教生涯中,我执教过国内、国际高中的思政学科。一直想构建一个既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又能彰显协和办学理念的高中思政课程方案。

各校区思政教师在高中思政课中心组活动中,经过多轮商讨,尝试构建了“理论专题-专题教育-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课程图谱,并得到了闵行区政治名师基地主持人秦书珩的高度认可。

我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成员们不断完善高中思政课程方案建设,未来在协和中心引领下,我们将不断完善课程体系,真正提升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学科综合育人、实践育人的目标。

 

返回顶部